找到相关内容108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忍辱是智慧的抉择,慈悲的表现!

    成,一切法本从因缘生,因缘坏散时即灭,世界有成住坏空、万物有生住异灭,一切本自无常,何必跟这些苦起舞?否则必苦上加苦、恶业再现、恶缘再续。   二则思惟:内在、外在这些苦,正好是摧毁负面烦恼嗔恚、...相对,那将是一出“苦不了”、“歹戏拖棚”、不堪回首的连续剧。因为嗔恚是所有苦果的因,是摧残自己的敌人。相反的,“仁者无敌”、“慈悲无遮障”;就世间法而言,以德报怨者、忍辱者,必获得敬重;就出世间法,以...

    郑保村

    |忍辱|智慧|慈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175601865.html
  • 行“ 一 道”

    名“一道”。  复次,不共贪欲.嗔恚.愚痴烦恼,不共障碍.覆盖.系缚恶行,如是道 生.正生.起.正起.触证,是名“一道”。  复次,独不放逸,精进念知修远离行,如是道生.正生.起.正起.触证,是名“...一道”。  复次,一向柔软.调伏.清净,是名“一道”。  复次,贪欲.嗔恚.愚痴.烦恼.障碍.覆盖.系缚.恶行尽,是名“一道”。  复次,离欲.寂静.修正觉.灭恶.得涅槃,是名“一道”。  (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3852418.html
  • 问:“十恶”指的是什么?

    希求,妄想占为已有,属于贪业道。 九、嗔恚:对于有情因恼恨而起伤害之心,属于嗔业道。 十、邪见:拨无因果,不信前生后生。如唯物主义者的断见及一般宗教所信奉的常见,都属于愚痴邪见。 与十恶行所相反的,便是十善行。即不杀生,不不与取,不邪淫,不虚妄语,不杂秽语,不离间语,不粗恶语,不贪欲,不嗔恚,不愚痴邪见。...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4978167.html
  • 如本法师答:佛陀为什么说尚未修证到阿罗汉果,不可信汝心,原因何在?

    信赖自心,往往易于闯祸,自招其果。   所以,唯证之际,得涅槃法身,方得深信自心,毕竟,不被外境所动,自性自在故。   杂阿含经云:“所谓阿罗汉者,贪欲(梵语lobha)永尽,嗔恚(...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5451612478.html
  • 除贪修忍辱的妙法

    贪婪嗔恚暴戾对一个人的危害有多大,除贪修忍辱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是不知道贪婪嗔恚暴戾对一个人的危害性有多大,也不是不想除贪修忍辱,而是苦于不得其法,不知如何修,从何修起。虽然将那贪字贴在墙上,忍字纹在身上,其结果呢,仍是一样的贪婪不知足,一样的嗔恚暴戾没有宽容忍辱心。那么,究竟如何修才能不贪而能忍辱呢?为了帮助有志之士除贪修忍辱,我现将《涅槃经》中的一段修行方法...

    凉山人

    |戒贪|忍辱|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6/10325325264.html
  • 重庆华岩寺迎国庆修持活动—禅修篇

    自己的身心和外境,不忘失、不放逸的素质;内心平稳、沈静、喜悦、慈爱,不易受苦乐等所动摇的素质;消灭贪欲、嗔恚、愚痴。在家生活的人虽然是业余修习,但是也能够依循每一支正道的内容来随分尽力地实践,从而过上...

    重庆华岩寺

    |重庆华岩寺迎国庆修持活动—禅修篇|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0/23411030167.html
  • 吃素为何“不食五辛”

    之人,善神远离,诸饿鬼常喜亲近,故福德日益减损。  再者,五辛熟食会助发淫念,生食会增加嗔恚之心,二者皆会蒙蔽智慧,障蔽圣道。  因此,基于上述之由,不仅学佛修行者当禁食五辛,乃至一般人亦当避免食用,...

    见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4447235.html
  • 问:佛家的“五乘佛法”的内容是什么?

    乘是运载的意思,人天等各以所修的法为乘,运载到所要到的目的地去。佛陀说:有五种不同的修法: 一、人乘:人乘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教法,运出四趣,而得生于人道。 二、天乘:天乘遵修“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愚痴(邪见)”十善戒的教法,运出五道,而得生欲界天。 三、...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30477538.html
  • 如果不能落实,这佛法是白学了

    我们要真修行,要明白“修行”两个字的含义。“行”就是行为,我们身体造作、口中言语、意里面的念头都是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而菩萨六波罗蜜,是六大修行纲领。 因为我们有贪心,佛教我们修“布施”,布施就是舍,舍贪心;因为我们常常造恶业,佛教我们“持戒”,断恶向善;我们有嗔恚,佛教我们修“忍辱”,忍辱是对治嗔恚;修“精进”,对治自己的懈怠、懒惰;修“禅定”,对治自己的散乱;修“...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94581429.html
  • 唯有爱可以止息恨意

    为了追求自己的快乐而使他人痛苦的人,将为嗔恚所束缚而无法解脱。(偈291)   舍卫城中有一位妇人养了一只母鸡。每次母鸡下蛋时,这妇人就打破鸡蛋,惹得母鸡非常生气,也因此,下一世时这只母鸡往生成猫,妇人往生成母鸡,更凑巧的是,两人往生在同一栋屋子里。猫于是吃光母鸡生下来的蛋。再下一世时,母鸡变成豹,猫变成鹿,豹咬死鹿和它的子女。两人之间累世的仇恨不断地上演。佛陀在世时,他们又变成...

    达摩难陀法师著

    |嗔恨|慈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8/10112889326.html